悲劇肇始於起源, 古蘭經上鮮血淋漓- — 先知之後, 誰能終止悲劇?
阿拉伯世界的歷史文盲
在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, 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斯蘭國(ISIS) 以其激進的攻擊手法與快速的擴張, 造成全世界對激進回教徒的嚴厲譴責. 戰火不只延燒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, 隨著激進的聖戰組織猛烈的攻擊西方世界, 我們這才發現到, 對於中東世界的理解, 我們近乎是歷史文盲. 在全世界驚訝於伊斯蘭聖戰組織驚人的擴張速度時, 回顧歷史, 從穆罕默德在西元六世紀創立伊斯蘭教以來, 快速的擴張與動盪幾乎與伊斯蘭教形影不離.
萊思麗. 海澤爾頓( Lesley Hazleton ) 所著的「先知之後-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」( After the Prophet- The Epic Story of the Shia-Sunni Split in Islam ) 一書的出版, 適時的挽救了我們對於伊斯蘭歷史的文盲狀態, 同時也為中東世界現今為何跌宕不安, 遜尼派( Sunni ) 與什葉派( Shia ) 為何糾纏千年, 以及戰火何以總是落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國境提供了極佳的歷史脈絡. 藉由傳記式的寫法, 帶領讀者回到西元六世紀與穆罕默德一起經歷天啓創教, 隨後四處征戰, 快速的一統整個阿拉伯世界. 正當新興的伊斯蘭教席捲整個中東世界之際, 西元632年, 穆罕默德在未明確指定繼承人的狀況之下, 溘然長逝, 至此掀起了伊斯蘭教千年的分裂與動盪, 遜尼教派與什葉教派, 從西元632年6月8日先知撒手人寰的那一刻開始, 分裂至今.
相較於伊斯蘭教等相關議題的複雜程度, 本書的架構卻出乎意料的簡單.
從先知家族一窺分裂的起源
簡單來看, 這是一本先知家族的傳記. 三大部分的俐落架構, 從穆罕默德病危開始, 介紹了穆罕默德的親族成員及在回教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. 隨著倒敘的回顧, 讀者可以很快的熟悉在穆罕默德先知過世後, 即將影響伊斯蘭教的重要成員. 這些成員包括了先知的妻子及愛妃, 忠實的戰友及門徒, 及政治聯姻關係下的親族與血脈等. 在第一部份- 穆罕默德篇裡依序出場的人物都有其非常生動的描寫. 穆罕默德一生, 共有九名妻子, 除了他最愛的髮妻- 哈蒂嘉有為他生下子嗣外, 其餘政治聯姻的妻子, 就算是在他髮妻過世後他最寵愛的年輕妻子-阿伊夏, 沒有一人再為他生下任何孩子. 而穆罕默德的「無後」( 其子皆早夭, 僅留下兩名女兒) 即是分裂的開端.
回顧世界三大宗教, 佛教, 基督教與回教. 只有穆罕默德不只是宗教的創始人, 同時也身兼統治者及征服者的角色. 這種政教合一的特性, 在穆罕默德歸真後, 由於在其生前未曾指定繼承者, 導致在宗教及政治上都產生了真空的狀態. 雖然什葉派( 阿拉伯文的意思- 阿里的追隨者 ) 舉證例例主張穆罕默德歸真前的許多言行, 都暗示了他的血親堂弟兼女婿及養子等多重身份的阿里( 也是他最虔誠的門徒) 是最有資格的繼承人, 但是穆罕默德卻從未親口「明確」說出由阿里繼承的指示, 加上阿里的隱忍謙讓(??) 導致從穆罕默德歸真後, 阿里在25年後才成為第四任哈里發( 伊斯蘭教政教合一領導人). 而這充滿塵土與荊棘的過程, 讓阿里在伊斯蘭教裡, 始終充滿著濃濃的悲劇色彩.
所以接續第一部穆罕默德篇後, 本書的主軸隨即轉移到了阿里這位宗教領袖的一生.
阿里的困境- 爭或不爭
對我個人而言, 第二部分- 阿里, 是這本書中的「重中之重」. 作者在書寫阿里時的筆觸有著天人同悲的強烈情感. 阿里一生為了顧全一統的大局, 歷經各種苦難折磨, 用他自己的話說, 他是「塵土布滿我的雙眼, 荊棘札滿我的嘴」這般艱辛的活著. 他注定是廣袤大地上的受苦者, 也以此悲劇聖潔的形象, 他的追隨者始終信奉他是第一位合法的繼承人, 而他的信徒即是所謂的「什葉派」( Shia ) 主要分佈在現在的伊朗, 伊拉克及巴基斯坦境內.
萊思麗. 海澤爾頓( Lesley Hazleton ) 之所以被認為是什葉派同情者, 恐怕跟她書寫阿里的角度有關.
在這個章節當中, 阿里幾次與哈里發大位, 失之交臂. 從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到時不我予, 除了作者詮釋下的大度隱忍, 很多時候, 不免令人疑惑他的選擇? 從後見之明的角度而言, 他的「不爭」其實沒有成全阿拉伯世界真正的一統, 反倒讓紛爭愈演愈烈. 在他繼任第四任哈里發後所爆發的第一次穆斯林內戰, 實則是對他信念最大的諷刺. 他內心的痛苦與愧疚折磨著他的餘生, 而更多的信徒在政治現實考量下, 紛紛背叛了伊斯蘭教當初創教的信念, 宗教領袖再也無法領導神的世界, 政治強人穆阿維亞的崛起幾乎無可避免.
如果我們以為阿里的境遇已經是先知家族最大的悲劇, 那我們就太輕忽歷史重蹈覆轍的力量.
胡笙殉道激化對立
對什葉派教徒而言, 阿里兒子- 胡笙的殉道讓他們與遜尼教派的世仇推升至生生世世不共戴天, 直至今日悲劇仍在上演.
第三部分胡笙篇.
從穆罕默德歸真到胡笙有機會接任哈里發之位時, 時間已經推移了將近五十個年頭. 作為穆罕默德的血親孫子. 什葉教徒一直引頸企盼, 胡笙能夠成為繼任的伊瑪目. 以幾近天真與匹夫之勇的, 受到族人的召喚, 帶著極少數的追隨者, 阿里的第二個兒子- 胡笙, 在避居麥地那多年後, 踏上了他悲壯的殉道之路. 在伊斯蘭教裡, 胡笙在卡爾巴拉戰役的悲壯殉道, 形成什葉派信仰的核心. 而卡爾巴拉悲慘戰役所彰顯的精神, 直到後世都仍然不斷被有心的政客召喚與操弄. 何梅尼是, 現在發生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悲慘戰役何嘗不是? 以殉道動員民粹, 六世紀末期發生在卡爾巴拉的戰役延燒至今!!
宗教戰爭還是政治野心?
一千四百年以來, 遜尼教派與什葉教派從宗教爭戰到政治, 從精神爭戰到世俗. 在看似處處分裂的結構下, 伊斯蘭教始終不放棄統一的訓示. 而西方國家, 在過去將近一個世紀裡, 以錯誤的方式介入或試圖利用這個分裂達到操弄阿拉伯世界的目的, 最終還是遭到了反噬. 如果我們對於伊斯蘭世界仍然一無所知, 以伊斯蘭教一貫快速擴張的歷史行徑, 我們能置身事外多久? 在歷史上宗教戰爭與政治操弄始終無法分割. 宗教戰爭爭的是意識形態與信念, 缺乏文化上的理解, 我們很難看懂政治如何操弄著不同的宗教與種族議題. 在全世界民粹當道的同時, 避免成為歷史或國際觀文盲, 能有助於我們行新的道路. 這本書對於缺乏國際新聞的我們, 是一本極佳的入門選書.